肅王趙樞,宋徽宗趙佶第五子,母不詳。初封吳國公,後進建安郡王、肅王,曆節度六鎮。靖康元年(1126年),金人圍北宋都城汴梁,要以宋徽宗的子弟為人質,且求輸兩河。於是遣宰臣張邦昌從樞使斡離不軍,為金人所留,約俟割地畢遣還,而挾以北去。
[宋]陸遊:《肅王與沈元用》
肅王與沈元用同使虜,館於燕山湣忠寺。暇日無聊,同行寺中,偶有一-碑,辭甚偶儷,凡三千餘言。元用素強記,即朗誦一再;肅王且聽且行,若不經意。元用歸館,欲矜其敏,取紙追書之,不能記者闕之,凡闕十四字。書畢,肅王視之,即取筆盡補其所闕,無遺者。又改元用謬誤四五處,置筆他語,略無矜色。元用駭服[。語雲:“休誇我能勝人,勝如我者更多。”信不誣也。
人物關係: 肅王趙樞,宋徽宗趙佶第五子,母不詳。初封吳國公,後進建安郡王、肅王,曆節度六鎮。靖康元年(1126年),金人圍北宋都城汴梁,要以宋徽宗的子弟為人質,且求輸兩河。於是遣宰臣張邦昌從樞使斡離不軍,為金人所留,約俟割地畢遣還,而挾以北去。
[宋]陸遊:《肅王與沈元用》
肅王與沈元用同使虜,館於燕山湣忠寺。暇日無聊,同行寺中,偶有一-碑,辭甚偶儷,凡三千餘言。元用素強記,即朗誦一再;肅王且聽且行,若不經意。元用歸館,欲矜其敏,取紙追書之,不能記者闕之,凡闕十四字。書畢,肅王視之,即取筆盡補其所闕,無遺者。又改元用謬誤四五處,置筆他語,略無矜色。元用駭服[。語雲:“休誇我能勝人,勝如我者更多。”信不誣也。
人物關係:
鼻祖:

趙�E 宋順祖惠元皇帝 遠祖:

趙敬 宋翼祖簡恭皇帝 太祖:

趙弘殷 (899~956) 宋宣祖武昭皇帝 烈祖:

宋太宗趙光義 (939~997) 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天祖:

趙元份 (969~1005) 高祖:

趙允讓 (995~1059) 曾祖:

宋英宗趙曙 (1032~1067) 宋朝第五位皇帝 爺爺:

宋神宗趙頊 (1032~1067) 北宋第六位皇帝 父親:

宋徽宗趙佶 (1082~1139) 北宋第八代皇帝 兄弟:

宋欽宗趙桓 (1100~1156) 宋朝第九位皇帝,北宋末代皇帝

侄子:

趙諶 (1117~?)

宋高宗趙構 (1107~1187) 宋朝第十位皇帝,南宋開國皇帝 叔伯:

宋哲宗趙煦 (1076~1100) 北宋第七位皇帝
經曆曆史事件:
靖康之恥 (公元1126年--公元1127年)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